可爱红细胞攻略
可爱红细胞攻略
1、正在运送氧气的红细胞。乳酸菌萌度不输血小板。免疫细胞与癌细胞展开恶战。
2、《工作细胞》中的不健康体内环境。虽然剧情略显“中二”,《工作细胞》仍然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“治愈神番”。因为这部作品,很多人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体状态:就算为了体内那37兆2千亿个日复一日努力工作的细胞,也要健康地活下去啊。日本动画电影《工作细胞:细胞大作战》于4月9日在中国内地公映。
3、在此之前,这个将人类身体中的细胞进行拟人化的故事已在国内爆红:在站,《工作细胞》版第一季、第二季以及衍生作品《工作细胞》的总播放量已经超过3亿次;两个月前,《工作细胞》版第一季登上央视6套,成为央视时隔14年引进的首部日本动画。红细胞成元气快递员。《工作细胞》系列作品根据日本漫画家清水茜所创作的同名动画改编。人体内部被描绘为一个存在着高楼、工厂、河流、森林等不同环境系统的世界,细胞们则各司其职,保证各系统的有序运转。
4、譬如,红细胞是快递员,每天都抱着一箱箱的氧气忙碌穿梭,为全身各个器官输送养分;白细胞是巡警,负责在体内各处巡视,一旦发现细菌就会立即将其消灭;当身体遇到细菌威胁时,巨噬细胞、杀手细胞、带着抗体喷枪的细胞等淋巴细胞也会陆续登场。在拟人化方面,《工作细胞》做得非常成熟。
5、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萌点,观众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:红细胞是一个有点迷糊的元气妹子,白细胞则是外冷内热的男主角;巨噬细胞主打“反差萌”,她们平时优雅有礼,却会使用大型兵器与病原体战斗;杀手细胞是一群壮硕的肌肉男,头脑简单但战斗力颇强;负责传递信息的树突状细胞看上去是人畜无害的眯眯眼“草食男”,却手握众多免疫细胞的“黑历史”,必要时会散播相关照片以激活免疫细胞。作品中人气最高的当数血小板:由于血小板的体积比红细胞要小得多,《工作细胞》便将其设定为身穿幼儿园制服的孩童,他们头戴白色鸭舌帽、身穿浅蓝色恤。甚至有网友在看完动画后特地去献了成分血,只为看看现实中的血小板到底是什么模样——经过分离之后的血小板悬液呈黄色,恰好对应了动画里血小板小朋友背的黄色小包包。
可爱红细胞攻略
1、《工作细胞》将枯燥的生物学常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。比如,红细胞在成熟的过程中要经历一次脱核,动画里就将脱核的过程展现为将帽子上的小球球摘下;红细胞的制服外套可以双面穿,运送氧气与养分时就把鲜红色朝外,运送二氧化碳时则暗红色朝外;白细胞在身体组织之间自由游走,甚至可以穿越血管壁,动画中便展现为白细胞走过极度狭窄的小巷;免疫系统被设计成一个指挥中心,辅助细胞是司令官,负责确认病原、指派杀手细胞作战。免疫细胞大战癌细胞。《工作细胞》并不仅仅是一部温馨治愈的科普番,它还是热血战斗番。
2、擦伤、过敏、感冒、中暑、食物中毒……对人类来说只是小病,但若是从细胞的视角出发,这些可都是毁天灭地的大灾难。免疫细胞们每天严防死守,击退各种病毒和细菌,避免身体受到伤害。有网友看完《工作细胞》后感叹:“没想到我的身体每天都这么热血上周五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剧场版《工作细胞:细胞大作战》中,细胞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对手——癌细胞。癌细胞的初次登场是在2018年播出的第一季版动画,作为隐藏大,他被设定为一位身世极为悲惨的“中二”少年:因为体内细胞复制出错而诞生,从出生伊始就遭到免疫细胞的追杀。
3、“黑化”之后,癌细胞大量增殖,攫取正常细胞养分,但最终被白细胞消灭。剧场版中,癌细胞卷土重来,不仅“中二病”变本加厉,而且变得更加强大——其身体可以随意变形、增殖,呼应了现实中癌细胞可转化、易转移、难以彻底消灭的特点。癌细胞甚至还懂得谋略:他利用了调节性细胞的特点,以自身的细胞身份做掩饰,导致调节性细胞将其识别为“自己人”,进而阻止杀手细胞对他的攻击。剧场版的剧情双线并行:一边是免疫细胞们与癌细胞展开恶战,一边是有益的乳酸菌帮忙修复生病的肠道环境。
4、片中既有热血的战斗场面,也有萌度不逊色于血小板的新角色——乳酸菌。不过,由于剧场版的内容与第二季版动画剧情重合度较高,票房成绩并不亮眼——截至记者发稿前,该片上映五天,仅收获630万元票房。
5、亚健康的身体太可怕。今年1月,《工作细胞》衍生作品《工作细胞》与《工作细胞》版第二季一同开播。这部衍生作品的评分甚至高于正片:在豆瓣上,版第二季得分为9.0,《工作细胞》则是9.2。如果说《工作细胞》第一季和第二季以热血和治愈取胜,那么《工作细胞》则更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不注意身体健康的恐怖后果。